科技的時代裡,電腦、手機、數位相機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工具,而目前大家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記憶體模組、隨身碟等記憶儲存產品,金士頓(Kingston)科技公司分別囊括了全球市場51.4%及31%的占有率。自2004年起迄今,金士頓每年都被iSuppli評選為全球最大的獨立記憶體模組製造商。
金士頓科技係由兩位旅美華人杜紀川及孫大衛先生於1987年共同創立於美國加州。初期以製造電腦之記憶體模組為主,逐漸發展至目前有2000多種記憶體儲存相關產品,廣泛應用在電腦、伺服器、印表機、MP3播放器、數位相機和手機等多種消費性電子產品與行動裝置上;其主要產品線包括記憶體模組、隨身碟、記憶卡、固態硬碟、無線分享傳輸硬碟以及讀卡機等。生產基地則分布於美國加州、台灣新竹、基隆、高雄、中國上海、深圳與蘇州等地,全球員工超過4000名,產品行銷 133個國家,主要以經營自有品牌產品銷售及提供半導體廠與OEM客戶代工之服務。
以台灣產業群聚、人力資源優勢
拓展亞太新興市場看好全球與亞太資訊產業市場發展潛力,遠東金士頓科技公司於1997年成立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初期以製造為主,繼2000年加州總公司將亞太業務暨行銷總部遷移至台灣,陸續在亞太各區設立業務行銷處;同時也將重點研發專案移轉至台灣,目前員工總數達650多人。
在業務區隔上,美國的母公司專注於經營策略方向的制定、市場與各個晶圓廠動向的掌握並負責歐洲、北美及拉丁美洲的銷售業務。台灣除接受總公司的指令外,由於地理位置鄰近NAND Flash控制器、亞太區晶圓廠及新興市場,可發揮台灣獨有的產業上下垂直整合能力,做為與晶圓廠夥伴間的無時差溝通媒介、並與控制器廠商共同開發新技術,擔負亞太營運中心的角色。
遠東金士頓科技公司董事長蔡篤恭表示,台灣位居亞太中心,以台灣為軸心至亞洲其他國家的交通運輸具極佳便利性。兩岸開放直航後,人員往來交通時間大幅縮短,提升了溝通效率及時程。台灣製造業基礎雄厚,具高度產業群聚效應,快速縮短新產品及技術發展時程,這是在台灣生產製造的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台灣在電子產業上中下游已經形成完整的供應鏈,政府扶植的科學園區及工業區將廠商集中形成聚落,可以縮短時間,減少運送成本。而且,台灣產業資訊化與電子化程度高,產業知識化、國際化與科技化與世界國際大廠同步,奠定遠東金士頓充分發揮集團內的產業垂直整合、業務橫向拓展及深耕亞太市場之關鍵角色。
此外,台灣在電子產業深耕多年,除累積許多在製程上的優勢及專利外,也栽培出許多相關專業人才,使企業在人力的招募上相對容易。台灣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創新及工作態度上保有相當的競爭優勢,一般來說,員工教育程度高、工作勤奮、配合度高、溝通能力佳、守法、具備服務觀念,以目前的薪資水平而言,其實具有非常好的競爭優勢,也因此遠東金士頓被定位為新技術發展及亞太營運管理中心。不同於大陸地區以生產製造為主,台灣肩負著業務銷售、產品研發、新產品及製程導入、生產技術移轉、自動化、製程改善及客戶服務中心等任務;業務銷售範圍遍及台灣、中國、香港、印度、越南、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印尼、菲律賓、澳洲、紐西蘭等亞太地區。
持續投入資源 研發產品建立更佳生產模式
展望未來,金士頓公司仍然會著重在記憶體領域,除了繼續發展固態硬碟(SSD)外,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產品功能日益強大,體積日益輕薄,將順應此消費端的趨勢,積極切入嵌入式記憶體的產品,並發展無線傳輸技術,使記憶體的應用更加便利。
蔡董事長也對政府提出期許,表示台灣位居亞太中心的樞紐,在地理上占有絕佳的優勢,國內電子業亦蓬勃發展,帶動了上下游產業,使台灣的產業朝向高附加價值轉型,同時也帶動周邊衛星產業,形成產業群聚效應。此外,台灣的活躍經濟、安定的政經環境、優秀的專業人才和高素質勞工等,也都是吸引外商來台投資的重要因素。基於這些有利的條件,金士頓來台設廠並持續投資。目前,中國大陸外匯管制仍然嚴格,投資環境的變遷及政策的快速改變,增加企業營運成本及不確定性。台灣自由及穩定活躍的經濟環境,自然成為企業長期投資經營的考量,這是台灣的優勢,政府單位應該善加運用。
面對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台灣要如何運用優勢,開創新局?蔡董事長認為政府需要有更明快的作為和果斷的決策。台灣有條件成為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研發中心與物流中心,政府部門應該諮詢工業界廠商主動擬訂策略,將台灣建設成強壯的經濟體,讓台灣變成另一個新加坡、香港,和世界經濟脈動緊密結合,以面對中國大陸經濟上的競爭。他強調,在商言商是不變的準則,如果台灣的環境好,廠商都會優先選擇在台投資,「全世界沒有幾個國家有如此好的條件」。
隨著兩岸政策開放,遠東金士頓的策略是「立足台灣、放眼大陸」,利用目前在大陸建構的生產網絡,及在零組件技術發展和IC生產上所具有的競爭實力,提升及鞏固在台的經貿地位。蔡董事長觀察,繼ECFA後台灣對外發展及和他國簽訂互惠協議將減少阻力,台灣應把握時間,開創新的格局。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每家大型製造商,背後都有許多強勁有力的供應商和設備商做為後盾,以便接單時能展現靈活的供應能力;生產過程中發生問題時,這些協力廠商能隨時排除障礙,協助降低再次錯誤的發生;當然,有更多時刻,它可藉由與協力廠商合作研發,進而改善產品與製程,甚至共同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以面臨全球競爭的挑戰。
資料來源: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