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1
經過「馬拉松式立法」的歐盟《人工智慧法案》,終於要上路,這是全球第一個監管AI的指南。它將如何管理ChatGPT等AI模型?為什麼好不容易推出法案的歐盟,卻開心不起來?
2022年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陸續誕生,歐盟隨之修改多次的《人工智慧法案》,終於將正式生效。
根據歐盟理事會官網,這部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監管AI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這部法案中,歐盟將不同的AI系統以風險類別區分。
今年8月起,這部法案正式上路,並逐步在不同風險層級生效。
一部立意良善,走在全球最前的法案,在歐洲卻引起憂慮。
首先,《人工智慧法案》只處理了大原則——光是這樣就花了近兩年——缺乏可行的監管細節。
例如,像臉部辨識這樣的應用程式,需要根據法案的要求進行測試,必須更改一些參數,查看該程式是否仍能辨識臉部。但《人工智慧法案》並沒有對於如何進行這類測試提供明確方針。
「細節決定成敗,」一位主導法案起草的外交官表示,「但立法者們很累,而且時間很緊迫。」
另一些人擔心,法案最終可能會因繁文縟節而讓新興產業窒息。
丹麥醫療新創Corti的執行長克利夫(Andreas Cleve)有很多和AI有關的事業想法,例如說服臨床醫生使用他公司的「AI副駕駛」等等,但他擔心,歐盟的新法案會阻礙這些想法實現,因為該法案要求克利夫這樣50名員工規模的公司繳交合規成本,可能高達6位數歐元。
「我擔心法案對於無力承擔的小公司來說,會變得難以承受,」克利夫嘆息,「募資已經是一項艱鉅的任務,現在又徵收了這項稅,我也需要花時間去理解它。」
《金融時報》直言,「企業家們對歐盟『實施新規,同時成為AI超級大國』的能力,表示懷疑。」
但也因如此,有些人又憂慮新法制定,可能會太隨商業領袖的想法,而忽略某些風險。
一位歐盟高級官員表示,遊說政府的企業已經對一些制定《人工智慧法案》的官員「危言聳聽」。他認為,如果過度聚焦企業的商機,最終就和現在許多科技巨頭能輕易獲得用戶隱私一樣,根本無法可管。
除此之外,在歐盟27國執行這項法案也是棘手的挑戰。該法並沒有明確規定哪個國家機構要負責監管這些規則。
一位主導《人工智慧法案》實施的官員預計,當地電信公司、競爭監管機構、資料保護監管機構之間,將會爭執「誰來執掌大權」。 「這可能會變得混亂,」這位官員說, 「對於誰應該是執法者存在不同的看法。」
因此,當企業在歐盟的不同國家推出產品時,可能有不同的管理標準。
原本歐盟認為,招募人才到歐盟的人工智慧辦公室,可以協助解決上述問題。但目前招募過程緩慢,還有140個全職職位沒有招滿。主要因為政策專家、技術專家皆難找,有技術的人才可能會優先被大型科技公司吸引。
值得關注的是,歐盟的監管困境,很可能不只存在歐洲大陸。接下來G7、英國、美國等地都將推出監管律法。歐盟遇到的障礙將能帶給其他地區莫大的參考性,但該如何平衡與解決,預計也是個難題。
資料來源: EU, MIT, FT, CNBC (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