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29
「2023資源循環國際研討會」盛大登場!歐、亞等國內外專家齊聚,共創資源循環新未來
<img src="https://enews.epa.gov.tw/DisplayFile.aspx?FileID=56AE310EBD665B82" alt="陳建仁院長(中)、張子敬署長(右前五
2022-11-28
工業局推動共循環引力 鏈結產業共生網絡
經濟部工業局今(25)日上午假政大公企中心舉行「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推動成果發表會」,鏈結產學研各界共同推動循環與減碳,透過「共循環引力」,使產業形成共生網絡及開發新循環技術,進而與國際品牌合作形
2022-09-02
推動食品產業的循環經濟-能源管理說明會
【議題1】太陽能種電之知多少 利用太陽能發電,幾乎是所有人對於創電最直觀的聯想,也是小至個人大至農場、工廠都在用的一種方式,但現行法規對太陽能板的規範,甚至太陽能板老化後要怎麼處理、回收,這議題
2022-06-27
水利署全力打造穩定供水環境 邁向永續水臺灣
氣候變遷造成豐越豐、枯越枯的氣候環境,在百年大旱之後,國內各界更關切未來的水資源如何穩定供應。為確保民國125年前各地區供水穩定,水利署依據行政院110年核定「臺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透過開源、
2022-05-16
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政策,國產署公告標租6宗國有非公用土地供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使用
為積極配合政府再生能源發展政策,推動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設置,國產署再度推出6宗標的,分別位於新竹市、彰化縣田中鎮、雲林縣林內鄉、高雄市燕巢區、臺南市官田區及屏東縣南州鄉,區位及基地條件俱佳,面積合計約2
-
2022-08-26
「推動食品產業的循環經濟-碳管理」說明會
臺灣產業正面臨國際淨零排放要求,遭受巨大壓力,迫切尋求低碳營運模式的做法,「減少製造,提高資源循環運用」,是臺灣製造業因應 2050 淨零排放的關鍵策略。食品產業雖未被列在首波減碳產業中,但面對綠色通
2022-02-25
再生能源義務服務申報線上說明會
壹、會議名稱:再生能源義務服務申報線上說明會 貳、會議日期:111年2月25日(星期五)下午15時、3月4日(星期五)下午15時 參、會議地點:線上會議(https://reurl.c
2022-01-13
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因應對策說明會
第一場 時間:111年1月13日(星期四)下午1時30分至4時整 地點:嘉義縣人力發展所大禮堂(嘉義縣太保市祥和二路東段8號) 第二場 時間:111年1月14日(星期五
2021-04-23
可循環碳纖維複合材料創新講座
一、課程簡介: 循環經濟為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重點項目之一,行政院自107年12月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期以循環技術及材料產業作為起點,厚植「循環產業化」與「產業循環化」所 需整合之技術與高階人才
2020-12-02
中小企業循環經濟專館開幕暨研討會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推動中小企業循環經濟能力接軌國際輔導計畫」將借助「TASS 2020 亞洲永續供應+循環經濟會展」資源,除設立「中小企業專館」,展示今年度的計畫成果,同時辦理成果研討會,呈現輔導廠商
我們的優勢
-
臺灣具各項產業鏈及聚落
-
臺灣全力推動工業區能資源整合
-
半導體及光電等重點產業蓬勃發展
-
完善的智慧財產保護制度
政策焦點
-
循環經濟推動方案
- 該方案集結政府各部門之資源,期盼能將循環經濟理念及永續創新的思維融入各項經濟活動。具體而言,以「循環產業化」、「產業循環化」為兩大主軸,政府採取「推動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及專區」、「建構新循環示範園區」、「推動綠色消費與交易」、「促進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等四大推動策略。
- 藉由協助關鍵產業(如金屬、石化等材料產業)研發創新材料技術及推動再生資源高值化,同時運用產官學研能量,建構並落實新循環示範園區,以將其整合及規劃之經驗推廣與輸出。
-
臺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CE100)成立
「臺灣循環經濟大聯盟」(Taiwan Circular Economy 100,簡稱 TCE100)成立於2019年。至2021年7月已累積逾245家來自各領域產、官、學、研單位加入,透過研討會、論壇等活動促進成員間分享交流,以及透過密集走訪重要產業公協會,掌握業界痛點,作為施政參考。
租稅措施
- 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相關項目: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適用期間預計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研發補助
成功案例
國際品牌商與臺商共同建構循環經濟價值鏈
- IKEA和迪卡儂(Decathlon)等國際品牌大廠與臺灣供應商合作建立循環經濟價值鏈體系,彰顯品牌綠色價值。例如IKEA 2030年相較2016年整體碳排放量減少80%,2030年全產品使用永續或再生材料;迪卡儂2026年相較2016年單位產品碳排放量減少40%。
- 國際大廠戴爾電腦(Dell)成功結合臺灣策略夥伴共同建置綠色供應鏈,打造領先IT產業界之循環經濟創新合作模式,大幅減少環境衝擊。至今戴爾已將逾 2,150 萬磅的封閉再生循環塑膠應用在超過125 個產品線,包括電腦、顯示器以及伺服器。
- 日商日鑛金屬公司(JX Nippon Mining & Metals)及日商田中貴金屬公司(Tanaka Precious Metals)在臺投資金、銀、銅等金屬品回收。日商瑞環公司(NIPPON REFINE)、美商世界資源公司(World Resources Company)則投資於銅、鎳、鋅等金屬品回收;德國瑞斯曼集團(RETHMANN Group)經營寶特瓶回收再製長纖級塑料等。
提升廠區能源循環再利用效率
- 德商默克(Merck)在臺灣設有三座特用材料事業體研發與生產廠區。該公司自2006年起即執行節能專案,透過改善空調除溼效率、製程廢水回收再利用、雨水回收等方式,持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水資源的浪費。其次,2020年默克積極將綠色概念導入產品與開發流程,目前開發出890種綠色替代產品,引進業界首創的綠色化學定量分析工具與生物性可再生溶劑。另一方面,默克與半導體供應商龍頭崇越科技合作,打造半導體綠色材料一條龍服務,以加速臺灣電子產業的綠色轉型。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事務所
檔案下載
臺灣重點發展產業-循環經濟 (7.58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