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18
經濟部攜手產官研醫探索醫材新契機 期許打造臺灣成為亞洲高階醫材生產與研發中心
經濟部於本(18)日假臺北圓山飯店舉辦「臺灣成為全球重要醫材供應鏈的機會與挑戰交流會」,現場邀集衛生福利部食藥署、健保署、經濟部技術處、工業局、投資業務處等單位,與來自智慧醫療、創新醫材、CDMO
2022-10-13
經濟部再傳捷報 對焦淨零永續、生醫材料產業 攜手大廠、孵化新創共建新商機 獲TIE Award三獎肯定
經濟部技術處「解密科技寶藏」專區今(13)日於台北世貿一館「2022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創新領航館專館盛大開展,匯集工研院、國衛院、塑膠中心等14個研發法人科技專案,精選帶動臺灣產業轉型
2022-08-09
經濟部辦理生醫產業菁英交流分享會凝聚產業共識銜接BTC提出建言
經濟部工業局於8月5~6日舉辦生醫產業菁英交流分享會,由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親自主持,並邀請衛生福利部、財政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科會)及國科會科技辦公室等跨部會代表參與,產業界包含生技醫藥
2022-08-01
模具產業數位轉型,驅動安全、韌性、節能供應鏈布局
近年受疫情、美中貿易戰及環境保護等全球性議題影響,導致各國多數企業開始調整供應鏈及跨國佈局,從全球化邁向「在地化」、「區域化」,產業如何在市場動盪下快速做出調整對策,是當前重要議題。為提升模具產業供應
2022-07-28
2022亞洲生技大展開幕 總統盼臺灣成為精準醫療和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蔡英文總統今(28)日上午以錄影方式為「BIO Asia-Taiwan 2022」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典禮致詞指出,生物科技是公共衛生及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政府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長期發展的六大核心戰
-
2022-09-07
(9月7至8日) 2022台日科技高峰論壇-疫後新生活之生醫科技、精準醫療與智慧服務
臺灣日本關係協會科技交流委員會於2003年起,每年持續辦理「台日科技高峰論壇」,選定臺日共同關心之主題,邀請臺日產官學研高階人士與會,以凝聚共識,建構前瞻性的科技發展構想,並達到提升臺日科技交流層級以
2022-07-28
Bio Asia Taiwan 亞洲生技大會
BIO ASIA亞洲生技大會為生技產業年度盛會,2022將以實體開展,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將在經濟部技術處科專支持下,呈現完整的臨床前新藥研發價值鏈,包含技術加值、商業推動與新創扶育,以呼應扶植產業發展的
2022-06-16
2022年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
-集結上下游供應鏈,提供一個B2B導向的國際舞台。 -洽邀買主、批發商、代理商、醫護人員、製造商、中盤商等觀展採購。 -貿協64個駐外單位邀請各國買主團及重量級買主觀展,一同與參展商尋
2022-05-20
臺灣-芬蘭精準醫療技術說明會
隨著大數據、AI人工智慧及資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各國紛紛聚焦於個體化醫療,從預防、診斷、醫療到照護的精準健康皆為重要環節,精準醫療已為現今全球醫療發展重要趨勢。 「臺灣-芬蘭精準醫療技術說明會」特別邀
2022-04-26
製藥新技術研討會
<div> <ul class="h1_txt"> <li>活動地點:台北喜來登大飯店B2福廳</li> <li>活動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2號 <a href="
我們的優勢
-
獨特的產業優勢
-
完備的全民健保制度
-
具特色的生技產業聚落,
形成臺灣生醫廊帶 -
國家政策支持
政策焦點
- 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以「建構基因及健保巨量資料庫」、「開發精準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系統」、「開發精準防疫產品」、「拓展國際生醫商機」等策略,建構臺灣成為全球精準健康及科技防疫標竿。
-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配合推動生醫轉譯研究之發展,於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設立「創服育成中心」,並納入國家實驗動物中心(NLAC)、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等機構。進駐廠商不僅可接觸臺灣生醫領域創新團隊,尋求更多合作機會外,也可在園區內以一條龍方式取得臨床試驗、研發成果商品化、法規限制說明等資源協助。
-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園區內設有「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產業及育成中心」及「新竹生醫園區醫院」,透過三大中心研發資源共享及鄰近新竹科學園區之發展優勢,業者進駐園區可結合周邊資通訊產業,進行生醫技術基礎與轉譯醫學研究,將研發成果產品化並經驗證後,藉由園區醫院進行臨床試驗,縮短上市時間。
- 生醫商品化中心:科技部成立「生醫商品化中心」,透過整合相關資源與強化育成能量,可提供業者智財分析、橋接串連、快速試製、臨床法規諮詢與市場加值等服務,以加速生醫技術商品化與拓展國際市場時程。
- 屏東農業生技園區:為臺灣首座針對農業生技發展設置之園區,目前已形成天然物加值、水產養殖與加值、禽畜生技與加值、生物性農業資材、節能環控農業設施、生技檢測與代工服務等六大產業聚落。藉由園區單一窗口、產業人才媒介、原物料穩定供應、完善的創業輔導與技術支援等服務,以及未來將與「桃園農業物流園區」資源串聯,預期將可大幅提升進駐廠商深根臺灣、拓展全球商機之成效。
租稅措施
- 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
- 為鼓勵生技新藥公司之創立或擴充,成為生技新藥公司記名股東3年以上,得以取得股票價款之20%,自其有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之年度起5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生技新藥公司從事生技新藥產品或技術之研究與發展所支出金額之35%內,自有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年度起之5年內抵減各年度應納稅額。當年度研究與發展支出超過前二年度研發經費平均數者,超過部分得按50%抵減。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工業局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相關項目: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適用期間預計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 生技新藥公司高階專業人員或技術投資人獲得之技術股,免計入當年綜所稅或營利事業所得稅課稅。僅於實際移轉之當年度案移轉時價計算收益扣除成本後納入稅額課稅。
- 生技新藥公司經董事會以董事3分之2以上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之決議,並經主管機關核准後,得發行認股權憑證予高階專業人員或技術投資人。前項持有認股權憑證者,得依約定價格認購特定數量之股份,其認購價格得不受「公司法」第140條不得低於票面金額之限制;其取得之股票依前項「技術股所得額課稅減免」規定課徵所得稅。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施行至2021年12月31日止,現已提出修正草案。
研發補助
成功案例
發展臨床試驗
- 荷商葛蘭素史克(GSK)、瑞士商諾華(Novartis),來臺成立新藥臨床試驗研究中心。此外,德商默克(Merck)及美商輝瑞(Pfizer)、嬌生(Johnson & Johnson)與默沙東(MSD)等藥廠,也均已與臺灣醫療或研發機構,建立臨床試驗或相關合作機制,有助於其進行跨國性/跨區域的臨床試驗。
連結製造能量
- 英國神經醫療設備公司GyroGear 2021年2月宣布與鴻海合作,鴻海將負責該公司穿戴式醫療設備「GyroGlove」在亞洲地區的製造與行銷。「GyroGlove」是全球首款為顫抖症患者量身訂製的可穿戴式醫療設備,利用陀螺儀功能以機械方式控制手部震顫,將可提高帕金森氏或原發性震顫病患生活自理能力。
推動研發與技術合作
- 瑞士商羅氏(Roche)、德商默克(Merck)及日商中外製藥(Chugai)共組藥業聯盟,於2021年3月宣布與衛福部及國衛院在「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基礎下,共同推動「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以為特定癌症病患打造個人精準健康照護計畫,提高治療成效。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事務所
檔案下載
臺灣重點發展產業-生技醫藥 (3.81 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