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9
臺法共同宣布完成簽署科技合作協議 未來將聚焦六大重點領域合作
發稿日期:2023年11月29日 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 聯絡人:王凱石科長 電話:(02)2737-7810 Email:kswang@nstc.gov.tw 國科會今(29)日與法國在台協會召開聯合
2023-11-20
全球最大跨國科研組織EUREKA啟動臺灣研發合作計畫 荷奧芬瑞加五國宣布參與 創下歷年國家數新高紀錄
全球最大跨國科研組織EUREKA日前宣布啟動臺灣研發合作計畫(2024 EUREKA GlobalStars Taiwan Call),迄今已有荷蘭、奧地利、芬蘭、瑞典、加拿大等五國表達參與意願,
2023-11-09
臺日半導體產業合作論壇東京登場 強化臺日半導體供應鏈互補合作
日本長期以來是臺灣重要的產業合作夥伴,王部長於2022年疫情之後,首次出訪就是到日本;去年訪日加速促成SUMCO、三井化學集團等標竿日商落實在臺擴大投資及研發。今年延續臺日半導體合作熱度,除拜會日本半
2023-11-06
美商美光啟用臺中四廠 帶動國內先進封裝產業鏈
美商美光於今(6)日舉辦臺中四廠開幕典禮,該集團總裁暨執行長Mr. Sanjay Mehrotra親自來臺主持,蔡總統亦親自出席,展現政府單位對外商深耕臺灣的重視。至於在野黨今日批評政府拚經濟成績不及
2023-11-02
國科會跨部會合作提出「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 陳揆:未來10年挹注3,000億元 奠基臺灣科技國力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日於行政院會聽取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晶創臺灣方案)」報告後表示,為迎接未來產業科技變革的契機與挑戰,國科會透過跨部會合作提出「晶創臺灣方案」,未來10
-
2023-04-18
(4月18日) 2023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暨ERSO Award頒獎典禮
分享國際最新半導體趨勢以及系統整合的設計與應用,探討半導體技術發展趨勢、2023 ERSO Award得主。 活動資訊 2023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暨ERSO Award頒獎典禮 (2023
2022-08-24
(8月24日) 2022臺日半導體與EV新創Pitch交流論壇
1980~1990年代臺灣半導體產業新創事業蓬勃發展,使得臺灣半導體產業成為支撐全球產業發展的重要命脈。另一方面,電動車發展速度超出預期,對汽油車及油電車的衝擊也超乎想像。為因應環保要求,國內電動車相
2021-05-15
功率半導體工程及組件特性介紹
一、課程簡介: 1. Physics & Engineering for Power Devices (功率元件物理與工程) 2. New Generation Power Semiconductor
2021-04-21
2021 Touch Taiwan「光電及半導體設備零組件國產化專區」推廣展示
由金屬中心執行之工業局110年「電子設備產業發展計畫」,投入輔導國內光電及半導體設備與零組件業者提升技術能量,積極協助業者拓展海外市場及鏈結國際技術合作,為推廣計畫執行成果並強化國內產品市場能見度,結
2021-04-19
(4月19至22日) 2021 VLSI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
AI人工智慧、生物電子醫學、5G引領全球的前瞻科技同時也牽動半導體產業的變革,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由工研院主辦的年度盛事「2021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VLSI-TSA & VLSI-DA
我們的優勢
-
臺灣交通建設便捷
-
臺灣IC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完整
-
具特色的生技產業聚落,
形成臺灣生醫廊帶 -
國家政策支持
政策焦點
-
矽基半導體領域:推動「A世代半導體計畫」(2021-2025年),針對下一個十年半導體產業所需的前瞻元件與電路、材料、製程檢測技術進行先期布局,探索2030年等效次奈米半導體量產技術之關鍵問題。
-
化合物半導體領域:推動「化合物半導體計畫」(2022-2025年),串聯半導體產業鏈上下游節點,規劃加速8吋關鍵製程設備開發,推動SiC(碳化矽,第3代半導體材料)粉體、8吋SiC晶圓自主,並鎖定高功率元件應用於電動車(摩托車、電動巴士)、綠能(風電),及高頻元件應用通訊(5G/6G)、低軌衛星。
-
量子領域:推動「量子科研計畫」(2021-2025年),預計5年總投入經費約為80億元,組量子電腦國家隊,讓臺灣持續在量子世代占有關鍵角色。聚焦量子運算、量子通訊,發展矽基技術,以因應10年後的運算需求、進而擴大臺灣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空間。
-
確保半導體人才供應:鬆綁法規讓高等教育結合產業發展所需,並遴選大學新設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與企業共同培育產業關鍵人才。
-
增加產業空間:更新新竹科學園區第3至5期的標準廠房。另將新設高雄橋頭、嘉義、屏東等科學園區,擴建臺南科學園區,提升產業群聚效應。
租稅措施
- 營利事業所得稅稅率為20%。
- 企業得於研究發展支出金額15%額度內,抵減當年度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或支出金額10%額度內,分3年抵減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 自國外引進新生產技術或產品,並使用外國營利事業所有之專利權、商標權或各種特許權利,經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專案核准者,其所給付外國事業之權利金免納所得稅。
- 進口臺灣尚未產製之機器設備,可享有免徵進口關稅之優惠。
- 投資智慧機械/5G相關項目:當年度合計新臺幣100萬以上、10億以下者,可採「當年度抵減營所稅為支出金額的5%」或「分三年抵減合計支出金額的3%」二擇一抵減,但抵減額度不可超過當年度應繳納營所稅的30%。適用期間預計延長至2024年12月31日。
- 公司員工取得500萬元總額內之獎酬股票,持股且繼續於公司服務達2年者,得於轉讓時以取得時價或轉讓時價孰低價格課稅。
- 符合條件之外籍特定專業人才,薪資所得超過新臺幣300萬部分之半數免予計入綜合所得總額課稅。
- 進駐加工出口區、科學工業園區、自由貿易港區等,可享進口自用機器設備、原料、燃料、物料及半製品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及營業稅。
- 企業以未分配盈餘進行實質投資,得列為減除項目,免加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研發補助
成功案例
因應市場需求擴充產能
- 全球記憶體大廠美光科技2019年斥資超過新臺幣4,000億元,擴大臺中中科廠區產線,增加無塵室設備空間與技術升級,其中A3新廠已於2021年6月啟用。A3廠將是美光首座支援極紫外光(EUV)製程DRAM廠,預計2024年量產。
- 法商亞東工業氣體(Air Liquide)擴大投資新竹科學園區、臺中中港加工區,運用先進製程製造高純度之工業用氣體;另亦投資高雄、臺南設置氣體供應廠。
- 德國黃光設備廠休斯微(SUSS MicroTec)於2020年底在新竹科學園區正式啟動亞洲第一座生產製造中心,新廠將聚焦在研發製造光阻塗布顯影機、掃描式曝光機及光罩製程設備等精密黃光製程設備等。
- 日本半導體化學材料大廠德山繼新竹、雲林廠後,2020年9月宣布與台塑合資成立「台塑德山精密化學公司」,將在高雄興建電子級異丙醇 (IPA) 廠,搶攻半導體 5 奈米與 3 奈米先進製程商機。
設立研發/技術支援中心
- 由於臺灣在半導體的關鍵產業地位,艾司摩爾(ASML)持續擴充在臺的研發人力,以因應推出新一代「多光束(multibeam)電子束檢測設備」,預計未來四年增聘超過250名研發人員,在臺總員工數將超過3,000人,使臺灣穩坐該公司亞洲最大據點。
- 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IBM、亞馬遜(Amazon)、美商超微、德商默克、日商信越化學等知名企業,都在臺灣設置研發中心、資料中心或加碼擴建廠區,皆是看重臺灣在半導體產業的成就,以及相關優秀人才匯集的優勢。
設置功能別營運中心
- 艾司摩爾(ASML)在南科設立荷蘭以外的首座EUV(極紫外光)全球技術培訓中心,協助臺灣訓練EUV設備人才,並將持續擴大在臺的客戶支援團隊。此外,美商應材(Applied Materials)在竹科成立最新的全球技術培訓中心;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在臺投資半導體設備翻修及新機生產線。
- 因應5G與高效能運算先進製程的商機,世界雷射應用領導品牌德國創浦集團(TRUMPF)與臺灣的工研院及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合作,在臺成立「臺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先進雷射應用服務中心」,為臺灣半導體設備商提供先進技術服務。
資料來源:投資臺灣事務所
檔案下載
臺灣重點發展產業-半導體(7.48 MB)